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科大讯飞产业学院共建案例

发布时间:2023-06-01浏览次数:10

前言

2021年7月,教育部面向社会公开征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案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产教融合专业委员会受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委托,组织案例的申报及遴选。

在教育部最终公布的《2021年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典型案例名单》中,共遴选出485个典型案例,其中高职院校337个,中职学校96个,企业53个。

2020年,科大讯飞、美的集团、TCL集团等43家行业龙头企业与12所院校联合发起成立大湾区产教联盟,现已拥有174家会员企业与院校,为促进东西部人才资源交流,推进产教融合发挥重要作用。

今天,与各位老师分享的典型案例为: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财经学院共建的现代产业学院——讯飞人工智能学院,与老师们共同学习研讨新时代高校产教融合发展新模式与产业学院建设与发展路径。


图片


摘要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财经学院共建的现代产业学院——讯飞人工智能学院组织申报、学校审核推荐的《基于“一院三制五融”的校企融合共生长效机制探索》成功入选,重点研究了如何改变传统专业共建模式深度共建产业学院,并通过采用“企业需求画像”模式,培养产业后备人才。



改变传统专业共建模式 

双方共建产业学院

图片

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到企业实地参观学习


2018 年,重庆市发布《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行动计划》,提出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提升重庆大数据智能化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同年9月,重庆财经学院与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校企合作,共同成立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双方的“牵手”是在顺应重庆乃至西南地区智能产业发展形势、满足双方需求与优势互补基础上得以实现的。


图片


图片


此前,科大讯飞和很多重庆的高校都有校企合作,但和重庆财经学院的这次“牵手”有点特别。“科大讯飞作为在人工智能行业内有巨大影响力的上市企业,迫切需要依托学校定向培养符合行业发展的专业后备力量。”科大讯飞高校人才培养西南区运营总监田荣阳说,经过共同谋划,双方的产教融合改变了过去单纯的专业共建,并且共同投入,联合成立一个现代产业学院——讯飞人工智能学院。


短短三年多的时间,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实现飞速成长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目前已获得“工信部技能认证和教育部 1+X 的认证体系”“重庆市科普基地”“重庆市智慧教育优秀示范基地”等多项成果,逐步构建了一套校企融合共生长效机制,包括多维动态评价机制、理事会下的双院长制、共赢共生发展机制等核心保障机制,以课师、课创、课赛、课证、课产五个融合为手段,实现了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四链衔接,在学生培养端、学科专业端、产业发展端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企业高级工程师驻校授课

学生入校就开始技术考级


田荣阳的另一个头衔,是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副院长。“为了融合双方投入,发挥校企优势,学院实施了以理事会牵头的校企双院长管理机制,共同进行目标规划、过程管理和共建实施。”


这些年来,科大讯飞陆续向学院派驻22位企业专家、企业高级工程师和高级职素导师。他们均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行业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并牵头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商业项目开发、产业孵化等相关工作。


图片

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开创性实验


同时,学院也先后派遣13位校本师资到科大讯飞总部参与行业技能培训,并全部取得技能认证,其中3位老师在人工智能数据处理培训中获得高级证书。


“除了打造双师双能型师资力量,我们还根据企业需求画像,匹配培养产业后备人才。”田荣阳介绍,讯飞人工智能学院的学生,从大一入校开始,就从专业理论课学习、演示性实验报告、开创性实验项目开发三个考核维度,按照科大讯飞内部的专业评级进行评定。


“我们的共同培养目标,到大三进入毕业实习时,有85%的当届学生,可以达到科大讯飞研发工程师序列的P2—1级别。也就是说,当他们毕业找工作时,在行业内已经具备了比较高的技术级别起点,更加容易得到企业的录用。”


吸纳生态链优质企业 

成立学生就业资源池


据介绍,依托科大讯飞与本地行业的产业合作赋能,该学院目前已建立“学生就业资源池”,先后吸纳科大讯飞生态链上下游优质企业 46 家,为学院学生提供了高质量的就业岗位。


图片

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案例分享


2021年11月25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的第八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IFIE)重磅开幕,重庆财经学院以讯飞人工智能学院为例,向与会代表分享了学校如何通过建立“三制三融”校企融合共生发展的长效机制,为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在融合校企优势、发展学科专业、突出人才培养以及体现产业延展方面提供策略及长效发展的保障。


截至今年2月底,“讯飞人工智能学院——学生就业资源池”已为学院学生提供561个岗位,除去考研考公的学生外,岗位和学生比例接近6:1,优质岗位比例更是达到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