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策

发布时间:2024-04-29浏览次数:10

基于对国外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价值与经验的分析,结合我国本土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实践与布局特征,未来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破局之策可以概括为“五链十五步”交叉围合转型(图1)。

图片
图1 “五链十五步交叉围合转型”的破局之策

一、强化管理链,完善政策与制度升级,发挥统筹作用

管理链在五链交叉围合转型中起统筹作用,遵从“规划—监管—分层”路径。

第一,由国家政府主导与规划,教育部牵头,省市教育部门自上而下对各高校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建设进行把关。当前,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正迎来撬动整体性变革的新机遇,而中国劳动者数字技能尚处于中等水平,仍有较大进步空间。政府层面需要借鉴国外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发展较好地区经验,制定面向我国本土转型的法律政策和框架体系,使各层级教育部门明确国家战略布局。

第二,创设数字化转型监管制度,各高职院校务必实施国家数字化转型方案。国家顶层设计与制度为各职校转型提供重要支撑,实行“一校一策”,依据转型目标制定落实安排,充分利用数字化项目、资源、平台、设施等,教育行政部门应加大监督与抽查力度,推进学校贯彻国家数字化转型方案进度。

第三,实现对各高职学校的分层实践管理,发达地区带动其他地区转型。各高职学校推进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开展发达地区院校经验分享交流,通过数字化技术收集转型数据与信息,提供实际转型过程中问题的解决措施,构建一体化分层管理模式。

二、推进技术链,保障设施与资源输出,发挥基础作用

技术链在五链交叉围合转型中起基础作用,遵从“发现—夯实—建设”。

第一,随时代发展之势,实时发现与优化转型技术生态。在“教育4.0”快速发展条件下,技术耦合性不断增强,新一代数字化技术发生迭代升级,我国在推行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深入优化中,应做好技术保障,及时深入学习数字化技术,保障其持续性的转型提升。

第二,启动新技术试点工作,夯实与推广新基建任务。采取试点试行转型,为构筑新基建的技术底座奠定基础。

第三,各教育主体协同合作,建设数字化转型设施与平台,建设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资源库。加强各教育主体的互相配合,实现全过程的技术支撑。数字化转型建设任务包括网络、设施、平台、校园、资源等方面,在政府与企业的多元投资下,通过数字化技术全面完善转型任务的建设服务,以数字孪生可视化技术实现新型智慧校园基础设施建设。自2010年起,教育部已建设203个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为开展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支撑与服务。新基建任务的协同发展,为教学改革创新提供个性化和开放性的支撑。

三、打造教育链,拓展教学与学习服务,发挥核心作用

教育链在五链交叉围合转型中起核心作用,遵从“开发—提升—赋能”。

第一,以平台为支撑点,开发数字课程与教材,占领教学服务高地。数字化课程与教材是将数字媒体技术融入教学课程的首要一环,需要多方教育主体组织课程开发和教材编写项目小组,稳步推进课程与教材改革,搭建数字化课程体系,实现课程需求侧、教材配套侧与知识供给侧的动态平衡。教育部《“十四五”职业教育规划教材建设实施方案》中提出应加快建设新形态教材,开发工作手册式、活页式等新型教材,并推动数字化教材建设。

第二,提升高职院校教育主体基础数字技能与素养,完善教师数字实践培训。数字化背景下,教育主体的数字素养与数字化转型推进效果呈正比,应大力提升职业院校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有关人员数字能力,设立“数字技能培养”试点项目,实施“数字素养发展计划”,提供“教师数字能力框架”学习服务。例如,欧盟于2017年提出的《欧盟教育工作者数字能力框架》正是从不同领域辅助教师在教学中以不同角色提升自我数字能力的有效框架。学生的数字操作技能培训不可忽视,尤其是操作性较强的专业,要培养适应时代化发展的学生数字思维、技能和素养,以最大限度实现数字化技术服务教学。

第三,深化多元主体合作机制,赋能数字化校园融合建设,发展智慧职教。各职业院校应适应课程与教材变革,坚持教学与学习服务质量提升,健全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响应机制,各教育主体遵循协调合作机制,以教育链为核心推动企业链升级,融合技术链重构人才链设置,数字化赋能校园变革。

四、协同企业链,践行共建与共享体系,发挥驱动作用

企业链在五链交叉围合转型中起驱动作用,遵从“挑选—创设—融合”。

第一,高职院校依托自身数字化转型特征,挑选对接企业实现精准共建。各地区高职院校需提供不同的发展方向,聚焦与自身相符合的转型领域,加大院校与企业合作,探寻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打造数字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创设共享成果。数字化实训基地的建设对高职院校来说是有效提升教学质量的必备途径,高职院校应开展跨区域、跨专业的校企协作学习,掌握职业实践的社会工作体验,开展校企交互协作的数字化育人平台,汇聚数字化技术创新资源,与企业共建共享大型科研机构和双创示范基地,提高实训成效。

第三,成立就业联盟,利用等级证书,提升产教融合转型水平。以企业为抓手,成立以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为目标的就业联盟,在开发数字化实训仿真基地的同时,让学生借助教学实训工厂提前规划,促进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产教融合的深层次发展。通过“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证书制度)为产教融合提供借鉴,联合国家智慧高等职教中心、企业、高职院校,进行职业资格与学习认证。要更加注重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功能与角色,加强企业与职业院校的紧密联系,互助共创实现数字化转型建设。

五、坚持人才链,创新培养与建设目标,发挥引领作用

人才链在五链交叉围合转型中起引领作用,遵从“创新—复合—探索”。

第一,以数字技术为驱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已逐步拓展数字化校园场景,使职教专业集群呈现深度交叉与融合状态。未来新型的职教数字学习空间仍需随着不同数字化技术支持的学习环境而变化,开拓新型数字化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应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创新云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质量的线性提升。

第二,明确培养目标,打造复合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包括两层含义,一层为根据人才方向,结合数字化转型目标,打通各专业间壁垒,拓宽学生就业与创业领域,以便获取较多的技能与学历证书,成为复合型人才;另一层是指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人才的同时,应融合数字技术,让学生从传统单一的实用人才转变为拥有数字技能且具备数字素养的复合型人才。在多方主体协同育人下,扩展人才建设目标,构建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坚持探索职教人才培养的新型发展方向,实现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新突破。人才培养作为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最终目标,需立足实际,多方协同,持续推进转型升级。以扩大资金投入成本为切口、数字化技术链为保障,通过数字化教学服务链与企业链,不断探索“职业院校—职业岗位”双向人才交流机制,坚持构建产教一体化服务体系。

(文章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