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言之语|工业化转型背景下杜威与斯内登教育观之比较

发布时间:2024-04-29浏览次数:10

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发展,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结构、社会形态和人才需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中国,近年来工业化转型的步伐加快,给教育领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在这一背景下,重新审视和比较不同教育家的思想,尤其是那些在历史上对职业教育产生过深远影响的教育家,显得尤为重要。约翰·杜威(John Dewey)和斯内登(Charles Snedden)就是其中两位具有代表性的人物。杜威,作为20世纪初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领军人物,其教育思想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他强调经验主义、做中学和民主教育的理念,为现代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而斯内登,作为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先驱,他的教育理念强调了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职业导向,为工业化社会培养了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这两位教育家的思想在工业化转型时期有何适应性和局限性?他们的教育思想在职业教育领域有哪些异同?如何借鉴他们的教育思想来优化当前我国工业化转型下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策略?本文就上述问题进行探讨。

一、工业化转型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工业化的深入,电力的广泛应用、自动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工业生产更加高效、精准。工业化转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生产方式的转变,从手工生产向机械化、自动化生产转变;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工业和服务业的比重上升;再次,劳动力需求的变化,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增加,对简单劳动力的需求减少;最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城市成为经济、文化和社会的中心。


工业化转型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带来了挑战,也带来了机遇。首先,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发展,需要更多具备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教育体系必须进行改革,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加强与产业的联系,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其次,工业化转型为教育领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一方面,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育投入的增加和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教育领域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如在线教育、远程教育等新兴教育形式的出现,使得教育资源得以更加广泛地共享。

二、杜威的教育思想



约翰·杜威的教育思想强调实践与经验的结合,对后来的教育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经验主义教育观。杜威坚信,教育应该以经验为基础,而非仅仅是知识的灌输。他主张学生应通过实际操作、参与社会活动等方式,从亲身经历中获得知识和能力。这种经验主义教育观强调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对于改变传统教育中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具有重要意义。二是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杜威提倡“做中学”的教学方法,即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他认为,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不仅能够获得直接经验,还能够锻炼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其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基础。三是民主主义教育理念。杜威强调教育应该与民主社会的价值观相一致,旨在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参与意识和合作精神的公民。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并为学生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这种民主主义教育理念对于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四是教育与社会环境的互动。杜威认为,教育应该与社会环境紧密相连,二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他主张教育应该关注社会变革和发展趋势,及时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他也强调社会环境应该为教育提供支持和保障,确保教育的顺利进行。


在工业化转型的背景下,杜威的教育思想展现了一定的适应性和局限性。在适应性方面,杜威强调实践和经验的教育观念与工业化转型期对人才的需求高度契合。工业化社会需要大量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劳动者,而杜威所倡导的“做中学”和经验主义教育观正好能够满足这一需求。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直接经验,还能够锻炼其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求。此外,杜威所提倡的民主主义教育理念也有助于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的公民。在工业化社会中,个体与社会的互动更加紧密,需要公民具备更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杜威的教育思想通过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有助于培养具有这些品质的公民。在局限性方面,一是教育思想过于理想化,难以在现实中完全实现。例如,他提倡的民主主义教育理念在实践中可能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无法完全落实。二是忽视了不同文化和社会背景的差异,可能在一些特定环境下无法完全适应。三是过于强调个体经验和实践,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系统知识和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在工业化社会中,虽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非常重要,但系统的知识和理论也是不可或缺的。

三、斯内登的教育思想



与杜威相似,斯内登也非常重视教育与工业社会的紧密联系,但他的视角更多地聚焦于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的培养。


斯内登坚信教育的目的不仅在于培养个人的智力和道德,更在于为社会的经济发展服务。他强调教育应该与工业生产的实际需求相结合,通过教授实用技能和知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要。为此,斯内登主张在学校中引入更多的实践课程,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知识,从而实现教育与职业的无缝对接。斯内登特别重视职业教育的地位,认为职业教育是连接学校与社会的桥梁。他提倡在基础教育阶段就引入职业教育的内容,使学生从小就了解不同职业的特点和要求,从而为他们未来的职业规划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斯内登还倡导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和就业机会,使他们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在斯内登看来,职业教育不仅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过程,更是塑造他们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过程。他强调学生应该具备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未来职业成功所必需的关键素质。


在工业化社会中,斯内登的教育思想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广泛的应用。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斯内登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方法,即通过实践课程和校企合作的方式,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实用技能和知识,适应工业化社会的需要。同时,斯内登的教育思想也强调了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重要性。在工业化社会中,企业不仅关注员工的专业技能,更看重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通过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创新思维和持续学习的能力,斯内登的教育理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为他们在未来的职场中取得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此外,斯内登的教育思想还具有跨文化和跨时代的普适性。虽然他的思想形成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的工业化社会,但其核心理念——教育与工业社会的紧密联系、职业教育的重要性以及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的培养等,在当今社会依然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斯内登的教育思想,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更加符合工业化转型需要的教育策略,为我国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持。

四、杜威与斯内登教育观之比较



第一,职业教育视角下的理论对比。在职业教育这一关键领域,杜威和斯内登的教育观展现出了截然不同的理念和实践路径。杜威主张经验主义和“做中学”的教育方法,他强调学生应通过实际操作和实践来积累经验,并从中学习和成长。在工业化转型的背景下,杜威的这种观点对于培养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义。然而,杜威的理论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职业技能的系统性和规范性,可能导致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缺乏必要的理论支撑和技能深度。与此不同,斯内登的教育理念更加注重职业技能的系统培养和技术技能的精益求精。他强调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应紧密结合,为学生提供全面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在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斯内登的这种观点有助于确保技术技能人才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广泛的适应能力。然而,斯内登的理论可能过于强调职业技能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忽视了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


第二,应对工业化转型的优势与不足。在应对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杜威和斯内登的教育观各自具有一定的优势和不足。杜威的“做中学”理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快速变化的工业环境。然而,这一理念可能导致学生在理论学习上的不足,难以应对技术更新换代的挑战。相比之下,斯内登的教育理念更强调职业技能的系统性和规范性,有助于培养具备扎实专业基础的技术技能人才。在工业化转型背景下,这种教育观能够保证技术技能人才的专业素养和适应能力。然而,斯内登的理论可能过于注重技能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发展。


杜威和斯内登的教育观在应对工业化转型的过程中各有优势与不足。在职业教育实践中,我们应结合具体的社会背景和教育需求,灵活运用这两种教育观,以培养出既具备实践能力又拥有创新精神的技术技能人才。

五、我国工业化转型下的技术技能人才



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分析。在当前的工业化转型背景下,我国社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紧迫性和重要性。随着传统产业的逐步升级和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元化和专业化。这要求技术技能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高超的操作技能。此外,随着信息化、智能化进程的加快,技术技能人才还需要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升自我适应和创新能力。因此,我国工业化转型下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一是需求量巨大。随着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二是技能要求高端化。随着制造业向高端领域延伸,对技术技能人才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三是知识更新迅速。信息化、智能化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技术技能人才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


在杜威和斯内登的教育观指导下,我们可以对我国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策略进行如下探讨:首先,借鉴杜威的经验主义教育观,注重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能力和经验积累。在教育过程中,应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通过校企合作、实习实训等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成长,积累丰富的经验。其次,依据斯内登对职业教育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看法,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通过制定科学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确保学生掌握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教学水平。最后,结合我国工业化转型的实际情况,不断创新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和方法。通过引入信息化、智能化等现代科技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习效率。同时,加强与企业的合作与交流,及时了解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变化,调整培养策略和方向。

六、借鉴与展望



在工业化转型的大背景下,杜威与斯内登的教育观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思考和借鉴资源。从他们的理论中,可以提炼出以下几个适应当前工业化阶段的教育策略:一是强化实践教育。杜威的经验主义和斯内登对职业教育的重视都强调了实践在教育中的重要性。在当前的工业化阶段,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旺盛,因此,强化实践教育,提倡“做中学”的教学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二是注重跨界融合。工业化转型不仅要求技术技能人才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他们具备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能力。这要求教育在培养人才时,注重跨界融合,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三是促进教育公平。在工业化转型过程中,教育公平的问题尤为重要。教育应该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平,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四是推进产教融合。斯内登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提示我们,教育应该与产业紧密结合,培养的人才应该能够直接满足产业的需求。因此,推进产教融合,建立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机制,是实现教育与产业良性互动的重要途径。五是加强终身学习理念。在快速变化的工业化社会中,终身学习理念尤为重要。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也是社会的责任。我们需要构建一个覆盖全体社会成员的终身学习体系,使每个人都能够在不同阶段、不同领域进行学习和提升。


杜威与斯内登的思想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历史背景,但在应对工业化转型的挑战时都展现出了强大的生命力。未来的教育改革应该充分借鉴他们的思想,结合当前的社会背景和发展需求,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