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乡村振兴之路,找乡村治理之本——2021级农管班校外学习与实践

发布者:曾旭发布时间:2023-12-02浏览次数:10

为了培养村干部定向培养生甘于奉献、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和热爱农业、农村、农民的职业情感,让学生了解乡村党的建设、产业建设、乡村治理、乡风文明建设有效方法,达到增长学生的见识、提高素质、积累经验的目的,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借鉴,农林工程学院于2023年11月27——12月1日,组织2021级村干班学生赴花垣县十八洞村、湘阴县文谊新村、衡阳县梅花村等3个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学习。

学习第一站,农林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冬青、农管专业负责人刘梅秋带领学院指导教师张文泉、刘建才、曾旭和21级农管1、2班学生赴中国精准扶贫首倡导地—湘西十八洞学习。

 

花垣县十八洞村是“精准扶贫”的首倡地,肩负着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精准扶贫模式与经验的历史使命。经过10年的实践,十八洞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11月28日上午到达目的地后,在村里讲解员的带领下我们先来到十八洞村主题陈列馆了解村部发展情况和历程,紧跟着去到梨子寨参观石大姐家、精准扶贫广场以及苗绣坊、蜡染坊非物质文化遗产商铺产业。

 

 


 

 

 

讲座由刘梅秋主持,十八洞村原村主任施进兰为我们解读了十八洞村近10年的发展历程。施主任围绕十八洞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介绍:从十年前的苦和酸,再到今天十八洞村通过党建引领因地制宜发展猕猴桃产业1000亩、油茶产业300亩、开办十八洞山泉水产业,以及“让妈妈回家”苗绣项目带动54名留守妇女就业的产业致富路十分不易。同时讲述了以旅游业发展的独天优势,并与矮寨、德夯大峡谷景区一起获评国家5A级旅游景区,使全村人均纯收入从2013年的1668元跃升到2022年的23505元实现全部奔小康的伟大目标。


 

王冬青书记用三点给大家做了总结,一是要有理想有情怀,并以施主任的亲身从业经历做了分析,扎根基层需要有热爱三农的情怀;二是要知晓村情村况,只有熟悉乡村,了解乡村,从事工作才能得心应手;三是要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目标,根据本村实际发展特色产业。

 


最后刘梅秋院长要大家认真思考:十八洞村的发展经验,我们该如何借鉴?

返程路程中大家相坐一起讨论着两日在湘西的所见所闻,除了一路的美景让大家感叹不已,还有入村入户走访的真切体验。总的来说,本次十八洞村的学习让大家增长了见习,学习了不一样的乡村振兴之路,了解了乡村治理的根本是党建引领,村级班子要成为领头雁。

 

娄底职院农林工程学院“三下乡”,让归雁成为乡村振兴领头雁

2024年8月6日至10日,娄底职院农林工程学院织20余名学生志愿者前往涟源市安平镇桂长村,开展了主题为“送教育、办实事、助振兴”的“三下乡”活动。此次活动涵盖“幼儿性教育课堂”、“产学结合入户帮扶”、“村级事务跟班实习”等内容。农林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王冬青、副院长王琦带领张文泉、肖姣娣,曾旭、朱韵臻、李亚玲等教师和志愿者们走向乡村,走入基层,用实际行动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青年人的期盼。       


 

图为湖南省娄底市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农林工程学院三下乡实践小分队在桂长村合影。